“中国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公立医院。”在9月6日于浙江温州举办的2014第十届中国医院院长高层论坛上,中欧国际工商学院、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“语出惊人”。他的理由是,现在的公立医院收入结构的90%来自于市场的收入,政府投入极少,而真正的公立医院由政府投入,是公益性的,提供基本医疗甚至免费的救助医疗服务。
记者调查得知,由于财政投入不足,我国公立医院基本是“自负盈亏”。其中,很大一部分收入主要依靠药品。据不完全统计,全国公立医院药品加成所得收入,占医院收入的四至五成,越是基层医院,比例越高。新一轮医改中强调“医药分开”,一个最重要的手段就是“药品零加成”。医院不再依靠药品15%的加成来获得收入,相当于砍掉了一部分重要的收入来源。但医院还要维持正常的运转。这一“砍”之后,医院的资金缺口谁来补上?取消药品加成对公立医院改革是否有推动作用?记者在论坛上采访了与会的多名业内人士。
理顺价格机制
取消药品加成,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合理地补偿。蔡江南认为,按照医院的规律来说,医院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医疗服务来维持运转,之所以出现“以药养医”、“过度医疗”,关键在于人为地限制了医疗的价格,而没有反映其真实的成本。
《人民日报》曾报道,一位外地患者来北京看病,就诊当天就要求马上住院,原因是宾馆太贵,“北京最便宜的宾馆也要一两百元,医院的床位费才7元,能省多少钱啊!”这从一个侧面说明,我国的医疗服务定价不合理。
北京市曾对8家公立医院的医疗项目进行成本核算,结果显示,均呈现较严重的亏损状态。在亏损项目中,有近半数属于政策性亏损,即医院无法通过加强管理、提高效率而扭亏为盈。
“我们医疗的人力成本算得太便宜了,医生的劳动价值体现不出来。这些年来,我们国家经济高速发展,各个行业的收入也明显增加,医生作为社会劳动的一部分,收入也应该有所增加。过去一包棉签几分钱,现在涨了六七块钱。所有的成本都在增加,人力也是一样。”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施秉银感慨。他认为,取消药品加成后,一定要理顺价格体系,按照市场规律给医疗服务定价。“提高我们的服务费,测算一下,这个人上班值多少钱,我就给他多少钱,床位费该收多少钱,就应该合理进行收费。”
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陈肖鸣也认为,当前情况下,最可行的就是提高医疗服务价格。“因为政府补偿更难。”
有些人认为,提高医疗服务的价格,病人的负担增加了,看病还是贵。目前中国医患关系紧张,提高价格会“引起民愤”。对此,蔡江南认为,虽然医疗服务价格提升了,但药品方面的过度用药减少了,节约下来的钱是可以补医疗服务的涨价部分的。“应该把价格提上来,这应该是合理的。”
除了改革定价机制,医院自身也可以有所作为。“作为医院本身,应该通过抓质量、抓服务,通过降低成本来弥补这个损失。”山东省立医院集团院长秦成勇说。
政府补偿不到位
2012年,北京友谊医院率先试点“医药分开”,取消药品加成,患者看病不再需要缴纳挂号费和诊疗费,而是按照医生职级付医事服务费。这可以说是提高医疗服务价格的一个尝试。然而,在这种提价政策尚未普及的情况下,更多的院长期待来自政府的补偿。
“医疗机构管理者比较担心的,是该拿走的拿走了,该补进来的没有补进来。”北京友谊医院在医事服务费改革方面的探索运行了两年,理事长刘建对此感触颇深:“如果没有这项费用的补充,那么取消药品加成造成的损失,极有可能会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行。”
“医院有这么几个收入,政府投入、药品、医疗服务。取消了药品加成,想要维持医院的运转,必须有另外两个来补充。如果政府投入不足,那么必须在医疗服务上做文章。”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认为,最好是政府补偿到位。如果政府目前的财政没有办法补偿到位,提高劳动效率也是未尝不可的。
长期以来,我国的公立医院就普遍存在亏损。取消药品加成以后,医院的收入就更少。如果政府补偿不到位,难保医院不会在盈利项目上“做文章”。例如,化验费、检查费、特需病床等属于盈利项目,医院就会通过多化验、多检查、多搞特需服务来获得更多盈利。
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咨询师王宏志认为,执行药品零加成很简单,但没有配套的补偿政策是不行的。“政策应该解决医院的收入问题,让医院有动力,至少经济上有动力把价格降下来,而不是药价高低跟他无关,怎么样用量少,而不是用量多。”
“补偿机制如果不到位,医院更加无力发展。”温州医科大学校长瞿佳表示:“医院的院长确实很痛苦,要养这么多的医护人员,要有这么多的开支,还有很多新的技术和设施都要投入,这个钱从哪里来?补偿的那部分怎么样到位?从我们的医院来看,很多的补偿机制是不到位的,医院不能长此以往。”
取消药品加成为什么难?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巡视员廖新波坦言,最大的阻力还是政府。“医院的忧虑是情有可原的,是实实在在的。实际上是在推行零加成时,政府说话不算数。比如,取消15%的加成,八成由医保提供,一成是由政府提供,一成是医院消化。但是,这一成,很多地方政府都没有做。”
今年4月1日起,浙江全省所有公立医院全面实行“药品零差率”。浙江省通过适当调整过低的医疗服务收费价格、增加财政补偿以及加强医院自身管理等措施予以调节。“现在政府这一块还没有补。”陈肖鸣院长说,“浙江省财政厅给我们一些指标,今年运行指标完成得好的话,由于药品零差率的损失,他们可能会补一部分。”同时,他也坦言,不同的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不同,有些政府是补不出来的。
显然,院长们认为,政府补偿很有必要,但也很困难。“比如有些县比较穷,经济不好,补偿的事还要看政府有没有决心,有没有财政。”秦成勇说。
切断相关利益链条
取消药品加成两年多以来,在北京友谊医院,药品进入医院,再通过医生卖给患者,医院从中不挣一分钱。“公立医院虽然是政府举办,但有60%-80%的资金是要靠医院自己去挣,客观上就造成了医院和病人之间利益上是有冲突的。什么时候不再需要用药来养着,什么时候才能消灭病人和医生之间争利益的现象。”刘建说。
同时,刘建认为,这件事情还要继续深入。药品和医生之间的利益关系切断了,还有其他环节。“一个药品从生产出来以后到在市场上流通是经历了很多的环节,从定价、招标到销售,每一个利益环节,每一个运行环节上的利益关系都要逐渐切断,到那个时候看病贵这个问题才能解决。”
蔡江南也对此表示认同:“取消15%的药品加成,只是取消了以药养医的其中一部分。以药养医背后有一条利益链,里面有药品的经销商、有医生、医院,还包括有关的政府部门、药品招标部门,其中的一些人拿了好处,腐败也好、受贿也好,取消药品加成,那些利益就会损失。”
陈肖鸣认为,在补偿取消药品加成的缺口时,需要注意,这种补偿的目标值是否正确?“这些补偿是按原来的格局,就是原来医院用了多少药、多少钱。我们医改要做什么,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,不是原有的格局。改革是革命,必须触动利益格局的变化。如果利益格局没有变化,我们应该叫改良。”
此外,他还提出,不要让“以药养医”变成了“以医养药”。“现在药品是零差率了,药房就从利润单位变成了成本,有的地方医院院长就想把药房卖了,不要了,因为没有利润了。取消以药养医,药房的人员、设备、场地、损耗怎么办,我们说不以药养医,那也不能以医养药啊。”
当前国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,近日,商务部倡导的医药分开,也有望使药房普遍开花,病人可以在医院开处方,到药房买药。这种情况下,医院又该如何管理药房呢?陈肖鸣认为,这都需要政策来关注和思考。
2014年春节前后,各地的“药房托管”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。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?王宏志认为,这与医院药品加成制度设计不合理有关。“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药品的零加成政策导致价格机制失灵,面对普遍的药价虚高,医院被迫通过变通的方法压低药价。药品零加成政策符合医学规律,但违背了经济规律。分析‘药房托管’的利弊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完善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,解决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源。”
而秦成勇认为,取消药品加成后,医院出于经营方面的考虑,为了生存发展,通过过度医疗来获取利益。
蔡江南也提出相似的看法。“最近我们开始看到一个趋势,取消15%的药加成,医疗检查占比的费用在增加。堤外损失堤内补。医院、医生、药品、服务,这几项是捆在一起的。如果不解决医药资源合理分布的问题,仅仅取消药品加成,是解决不了核心问题的。”
“医改应该有一个全面的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,把各项政策纳入到整个系统,落到实处。药品零差率是我们跨出的第一步,仅仅只是一个开端,里面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。”陈肖鸣说。
|